教師招聘
網站導航
中公教師APP

中公教師APP
1、掃描二維碼下載\應用商城搜索【中公教師】
2、教師資格、教師招聘、特崗教師資料、視頻
網站導航
中公教師APP
中公教師APP
1、掃描二維碼下載\應用商城搜索【中公教師】
2、教師資格、教師招聘、特崗教師資料、視頻
您現在的位置:湖南中公教師網 > 教師招聘 > 考試題庫 > 歷年試題 >
來源:中公教師考試網 時間:2021-11-15 10:42:02
1.教學從其本質上講,是( )。
A.一種主體活動 B.一種實踐活動
C.一種認識活動 D.一種文化活動
1.【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教學的本質。教學,是在國家教育目的規范下,由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共同組成的一種活動,是學生通過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積極引導和培養,主動掌握系統的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能,發展能力,增強體質,陶冶品德、美感,從而促進他們自身全面發展的過程。教學活動從本質上說是一種認識活動。故C選項符合題意。
ABD選項均不符合題意,故排除。
2.中小學的“雙基”教學是指( )。
A.基礎知識,基本技能 B.基本理論,基本技能
C.基礎知識,基本理論 D.基礎理論,基本原理
2.【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教學任務中的雙基教學。中小學的“雙基”教學是指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主張把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作為普通中小學教學內容核心的課程理論,即為“雙基論”。這種課程理論植根于中國大地,對我國當代的課程實踐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現行中小學課程的優劣無不與“雙基論”有密切的關系。故A選項正確。
B、C、D三項均為干擾選項,與題干不符,排除。
因此,本題正確答案為A。
3.教學過程最基本的功能是( )。
A.傳授知識 B.形成技能 C.培養智能 D.發展個性
3.【答案】A。解析:此題考查的是教學過程的基本功能。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和實踐相統一的活動過程,而從事這一認識和實踐活動的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也就是說,教學過程的功能在于促進學生身心諸方面的和諧發展。具體地說,教學過程的基本功能可以從四個方面來考察:傳授知識;形成技能;培養智能;發展個性。
選項A,傳授知識是形成技能、培養智能和發展個性的基礎,因而是教學過程最基本的功能。而技能的形成、智能和個性的發展,又能夠反過來促進知識的增長。而且,知識傳授又是和技能的形成、智能和個性的發展互相交織在一起,相輔相成,互為因果的。
選項B,形成技能的過程和傳授知識的過程是統一的,技能和知識也是互為表里,互為依存的。
選項C,培養智能是在傳授知識和形成技能的基礎上,在傳授知識和形成技能的統一過程中進行的,三者之間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是互相促進、互相依存著的統一體。
選項D,傳授知識、形成技能和培養智能,也是發展個性的重要方面。每個學生都有可能在一定的原有經驗背景和生理條件的基礎上,形成獨特的知識、技能和智能結構,成為個性發展的基礎。
綜上所述,傳授知識是教學過程最基本的功能。所以此題選擇A選項。
4.以題海戰術、時間戰術提高學生考試成績,這種做法違背了教學原則中( )的原則。
A.直觀性 B.循序漸進 C.最優化 D.因材施教
4.【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中小學常用教學原則的相關知識點。教學原則是根據一定的教學目的和對教學過程規律的認識而制定的指導教學工作的基本準則。教學原則既指導教師的教,又指導學生的學。
A選項,直觀性教學原則指教師應該盡量利用學生的多種感官與已有經驗,通過各種形式的感知,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使學生獲得生動的表象,從而全面地掌握知識。與題意不符,排除。
B選項,循序漸進教學原則指教師嚴格按照科學知識的內在邏輯體系和學生認識能力發展的順序進行教學。與題意不符,排除。
C選項,教學最優化原則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明確的質量意識和效率意識為導向,對教學效果起制約作用的各種因素,實行優化組合、綜合控制,以最低的投入,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教師運用題海和時間戰術,沒有進行優化組合,故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違背了教學最優化原則。符合題意。
D選項,因材施教教學原則指教師要從課程計劃、學科課程標準的統一要求出發,面向全體學生,同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發展。
以上ABD選項均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擇C。
5.“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是貫徹( )原則的體現。
A.因材施教 B.鞏固性 C.啟發性 D.最優化
5.【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中小學常用的教學原則的相關內容。
A選項,因材施教教學原則指教師要從課程計劃、學科課程標準的統一要求出發,面向全體學生,同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發展。與題意不符,排除。
B選項,鞏固性教學原則指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地掌握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時候,能夠準確無誤地呈現出來,以利于知識、技能的運用。貫徹此原則的要求:貫徹此原則的要求:(1)要在教學的全過程中加強知識的鞏固。(2)組織好學生的復習工作。(3)教會學生記憶的方法。“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這句諺語意思是,盡管你看過很多遍,知道了是怎么干的,但這只是理性的認識。只有親手去做一做,才能加深對內容的理解和鞏固,達到真正的掌握知識,符合鞏固性教學原則。符合題意。
C選項,啟發性教學原則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明確的質量意識和效率意識為導向,對教學效果起制約作用的各種因素,實行優化組合、綜合控制,以最低的投入,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啟發性教學原則指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依據學習過程的客觀規律,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教學原則。與題意不符,排除。
D選項,“教學最優化”是指在給定的教學條件下通過系統的控制手段,達到最大限度的教學活動效果和效率。最優化教學的理論先驅是前蘇聯教育學家巴班斯基。與題意不符,排除。
以上ACD選項均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擇B。
二、多項選擇題
1.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它是學生個體的認識過程,具有不同于人類總體認識的顯著特點是( )。
A.試誤性 B.間接性 C.引導性 D.簡捷性
1.【答案】BCD。解析:本題考查教學過程的本質。教學過程的本質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學生認識的特殊性表現在以下幾方面:間接性,主要以掌握人類長期積累起來的科學文化知識為中介間接的認識世界;引導性,需要在富有知識的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認識,而不能獨立完成;簡捷性,走的是一條認識的捷徑,是一種科學文化知識的再生產。
A選項試誤性不屬于教學過程的特點。與題意不符,排除。BCD選項均是教學過程的特點。
以上A選項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擇BCD。
2.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主要包括( )。
A.演示法 B.討論法 C.講授法 D.參觀法
2.【答案】AD。解析:本題考查教學方法的分類。
選項A,演示法是通過展示實物、直觀教具,進行示范性的實驗或采取現代化視聽手段等指導學生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方法。演示法屬于以直觀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
選項B,討論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為解決某個問題進行探討、辯論,從而獲取知識的一種方法。討論法是以語言傳遞為主的教學方法。
選項C,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系統向學生傳授知識的一種方法。講授法是以語言傳遞為主的教學方法。
選項D,參觀法是教師根據教學目的和要求,組織學生對實際實物進行實地觀察、研究,從而在實際中獲得新知識或鞏固、驗證已學知識的方法。參觀法屬于以直觀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
綜上,BC不符合題意,此題選擇AD。
三、判斷題
1.實踐說強調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但是削弱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
1.【答案】×。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有關教學過程本質的探討。教學過程的本質,有特殊認識說、發展說、實踐說、交往說等觀點。其中,教學過程發展說認為,教學過程是促進學生發展的過程。典型的表述如“教學過程的本質就是受教育者在教師的引導下,有計劃、有目的地積極主動發展自己,使自身的發展水平逐步達到培養目標要求的過程”。發展說的不足在于,從邏輯上很容易落入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和能力的關系這個古老的命題之爭。發展說強調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但是削弱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教學活動中,離開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發展水平是難以得到保證的。實踐說認為,教學過程是認識和實踐統一的過程。有學者從現代教學過程的非理性化和情感化趨勢以及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實踐觀出發,概括教學過程的本質特征,指出“教學過程是教師精心指導學生掌握知識經驗的認識活動和建構完美主體結構的實踐活動的統一的過程”。實踐說的不足在于,從教師的角度概括教學的實踐本質,不是十分妥當,而且容易導致重教輕學,從學生的角度則容易重學輕教,無論怎樣都可能導致本來統一的教學活動人為的分離的傾向。
綜上所述,題干描述屬于發展說的缺點,故本題說法錯誤。
2.“先練后講”、“先學后教”是嘗試教學法的基本特征之一。( )
2.【答案】√。解析:本題考查嘗試教學法的特點。嘗試教學法由江蘇常州特級教師邱學華首創。嘗試教學法,是給學生創造一定的條件,讓學生主動探索、獨立思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以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學能力為主要目標的教學方法。它的特點是變先講后練為先練后講,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先嘗試練習,然后教師有針對性地講解。這種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和自學能力;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輕課外作業負擔;有利于中差生的提高;有利于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因此,題干說法正確。
3.課外輔導是適應學生個別差異、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徑和措施。( )
3.【答案】√。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課外輔導。課外輔導是在課堂教學規定的時間之外,教師對學生的輔導,其目的在于因材施教以及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等方面的個別教育和指導。題干中課外輔導可以進行個別教育和指導,是適應學生個別差異、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徑,該說法是正確的。
搜索